如果有个地方可以记录我们的那些冒险,一定很酷吧? 坐在小屋子里的这些人一聊起游戏,总是很high的。他们年龄相仿,来自不同的地方,正为同一件事努力:盖木加,一个更的玩家专属的社交网站。 如果你问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产品,他们会跟你聊从孩提起的那股执念,是关于游戏的抱负——或找到臭气相投的同行,或证明自己当之无愧的达人地位。无论是一命通关魂斗罗还是闭眼走仙剑迷宫,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是一段传奇。你说,如果有个地方可以记录那些冒险,一定很酷吧? 盖木加想做这样的一个地方。他们的首页写着长得不合逻辑的序:一本书可能让你思考一个月,一部电影叫你魂萦半个夜晚,一首歌也许是十分钟。唯有游戏注定无法用时间衡量,硬要算的话,“一段回忆”或许是最好的诠释吧? 一、单枪匹马到稳定团结 冬日里的办公室实在有点冷,但不妨碍这群年轻人FIFA的热情如火。在开发进度纠结到的时候,可选的消遣方式很多——有沙发,PS3、WII或者干脆电脑上LOL一把。他们说,如果自己都不爱游戏,凭什么做出玩家喜欢的产品呢? 小东是盖木加的项目发起人,一年前他放弃了广告公司的生意,专注做他理想中的游戏社区。他苦笑着回忆去年的冬天,那时可没这么热闹。事实上,从立项开始的挺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小东和他的一个小伙伴,俩人默默规划着他们心目中的网站。过客似的来过挺多人,但耐不住寂寞,熬不过反复推敲的苦,匆匆走了。 有朋友问小东,说:你有游戏圈的人脉和资源,也愿意投入这么多精力和心血,为什么不去搞手游呢?来钱多快。实在不行做个传统一点的网媒——随便找几个人每天发软文,都能上硬广有收入了。 没错。但是做盖木加的初衷与钱无关。一款玩家爱用的产品,才是根本。 哪怕人员匮乏,窘迫到几近停工,招聘要求的第一点都不曾改过:爱游戏,爱到不能自己…讨厌垃圾下的垃圾游戏,希冀自己心目中的游戏理想乡…我们真的需要你,来陪我们一同走下去。 一同走着的现在有六个人。他们中有外企离职转投游戏行业的资深码农,也有应届毕业初入社会的怯怯学子。他们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工作:前端后端中间层,设计策划或找茬。他们用scrum管理项目,经常在例会上为了自己喜欢的功能点互掐得不可开交,最爱干的事应该是拍掉小东的糟糕点子——谁管老板的面子呢?乐此不疲,充满活力。 小东说,盖木加走过不少弯,现在终于井井有条。他们或许没有足够的经验,但他们有游戏人的魂灵。魂灵是什么?有点儿玄,你猜。 我想,他们一定都爱这个团队。 二、抠细节、抠细节以及…抠细节 小东平均一天会问他的团队两个问题——大多数看上去很蠢。比如我要怎么简单辨别某人是否自己好友?我要怎么快速订阅网站所有标签?我要怎么在一万条评论里找到跟自己有关的那一条?我不知道登录界面的输账号下面输密码而恰巧浏览器又不兼容无法显示框内的提示文字怎么办?诸如此类,有时候很欠抽。 但当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些问题,会发现其中不乏一些有意思的见解。有时尝试以最质朴的视角看待问题,去发现最原始的需求,不失为一种改善用户体验的好方法。一场场头脑风暴后,一个个小功能逐一登场——所以你可以看到盖木加的非好友ID边上有个“+”供便捷添加关注,而好友ID的相同则会有个笑脸;所以盖木加的评论列表提供了可追溯上一个回复对象的对话记录,而不用逐页查楼;所以盖木加提供了多种浏览方式的切换,去满足不同情境下的阅读舒适度。类似的许许多多细节构成了一个越来越完善的游戏社区。 玉不琢不成器。或者按更时兴的说法,这叫站在人文与科技的十字口,满满一胸腔就要溢出的工匠情怀。 但工匠情怀并人都爱——少华就很苦恼,他负责这个项目的进度安排。每每被打断加入新功能的开发计划,让很多原本按部就班可以完成的事项拖延。更要命的是,额外加入的功能往往让网站变得不稳定,需要面临重构风险。 但所有人都明白,只要能让盖木加变得更好用,哪怕一点点——任何代价都值得,他们也一直是这么的。 三、现在的盖木加 初具雏形的盖木加在11月迎来了第一波真实用户,大约500名玩家被邀请进来参与测试。核心系统已经完成了——所有内容都用标签标识,分别推送给各自的标签订阅者。 反馈有好有坏。在可以预见的下个阶段里,部分功能的推倒重来已是必然。但让他们欣慰的是,玩家对这样的信息获取形式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去为自己喜爱的标签分享内容,好让更多同好看到。 真正的玩家其实是一群很可爱也单纯的人。 四、结束语 总有人试图,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念书时,老师苦口婆心:电子毁人一生。毕业后,游戏已成为许多人的一桩事业,鸿鹄之志满怀。 行业里,前辈们老生常谈:广告不没人点,游戏没自动寻不能玩。实际上,很多玩家还是会期待品味卓著的游戏,有中文就更好了。 在盖木加12月的新版设计里,依然没有考虑广告位。所有人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为了做一个有的产品,玩家真的喜欢的游戏社区。 【想看更多互联网新闻和深度报道请关注速途网微信。(微信号:速途网)】 |